中国女排在本届世锦赛遭遇历史性挫败,创下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差战绩——第十六名。这一成绩不仅远低于1974年第十四名的历史最低纪录,更与亚洲劲敌日本(第五名)和欧洲新贵土耳其(第六名)形成鲜明对比。然而,排管中心对此事的处理方式却与四年前东京奥运会后的激烈反应形成强烈反差。

2021年8月,当郎平率领队伍获得奥运会第九名时,排协连夜召开会议,并发布长达四页的问责记录,其中\"未能完成参赛任务\"\"战术指挥存在争议\"等措辞严厉。而此次面对更为惨淡的战绩,官方却选择了\"不记载、不点名、不批评\"的沉默态度,仅以\"大力弘扬女排精神\"的官样文章敷衍了事。

这种差异鲜明的处理方式引发了舆论哗然。郎平作为功勋教练,曾带领女排夺得2016年里约奥运金牌和两届世界杯冠军,却因一次奥运失利就遭受严厉问责;而赵勇作为临时主帅带队创下历史最差成绩,反而获得了\"保护性沉默。这种双重标准不仅暴露了管理体制的问题,更折射出对女性教练的差别对待。

值得深思的是,中国女排的持续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国际排联数据显示,这支曾经的王者之师正在亚洲排坛明显掉队。但排管中心对此视而不见,既无具体反思,也无改进方案,这种回避问题的态度比失利本身更令人担忧。

女排精神作为中国体育的重要象征,不应成为某些人推卸责任的遮羞布。真正的振兴需要直面问题:从选材机制到训练体系,从战术理念到管理方式,都需要进行彻底改革。历史最差战绩必须成为触底反弹的契机,而非被刻意掩盖的污点。

排管中心的沉默震耳欲聋,它传递出逃避责任的错误信号。中国女排的复兴不能靠粉饰太平,而需要刮骨疗毒的勇气。唯有建立公开透明的问责机制,才能让这支承载着国人期待的队伍重振雄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